登录 | 注册
中华滕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滕氏论坛 >> 《华夏滕姓通谱》专栏 >> 浏览主题 版主
 
 《华夏滕姓通谱》专栏   信息之窗   站长信箱   宗亲交流   文化古迹   姓氏源流   名人传记   会员信息   取名研究  全部分类
  回复:治国重臣,明宪宗的高参未拜相——滕昭 第 21 楼

明代巡按制度研究
正统二年, 巡抚辽东左佥都御史滕昭等奏宜治巡守指挥孙昱等人之罪。上曰:“都指挥以上姑宥其罪, 余令巡按杖而释之。”

作者:松桃滕 (2015/9/10 20:26:02)   回复此贴
  回复:治国重臣,明宪宗的高参未拜相——滕昭 第 22 楼

巡视福建右副都御史滕昭奏罢老疾罢软贪酷官左布政使张斌等二百二员都指挥刘胜等三百二十二员。

作者:松桃滕 (2015/9/10 20:27:15)   回复此贴
  回复:治国重臣,明宪宗的高参未拜相——滕昭 第 23 楼

滕昭把越南教训的服服贴贴
   近年来,越南不断向我国寻衅滋事,挑起事端。而历史上越南曾是我国的一个附属国,但作为附属国,越南也并不温顺老实,时不时想抖一下羽毛。下面讲述的是明代兵部侍郎滕昭(河南汝州人)巡视越南的故事。
越南,在明朝时叫安南,与朝鲜一样,是明朝的附属国,须每年向明朝中央政府纳贡。后来,安南羽毛渐丰,企图与明中央政府分庭抗礼,以图摆脱从属地位。安南一面厉兵秣马,一面上书邀请中央政府视察。其奏章措词诡谲,绵里藏针,分明虎视眈眈。朝议谁可出师,百官面面相觑:兹事体大,既关国防,又关国威,搞不好就是丧权辱国,丢掉身家性命倒还在其次。
  既关国防,兵部首当其冲。于是,滕侍郎效毛遂自荐,挺身而出,不顾年迈体衰,不远万里,巡视安南。
    滕侍郎手捧国书,带着随从,一路跋山涉水,来到安南首府。安南君臣设宴为之接风。侍郎行至门前,只见竹帘低垂,引领官声声唤“请”,却无人上前揭帘。倘若侍郎低头欠腰伸手揭帘,必失国体,为人所笑。侍郎脚步不乱,心中盘算,忽见门前地上有一青砖突出地面,儿时所读“脚踏竹帘卷”之句瞬时浮现脑际,于是,侍郎稳步向前,昂首踏砖,只听“忽啦”一声,竹帘卷起。众人瞠目结舌,侍郎泰然自若。
  双方分宾主刚刚落座,侍者玉盘珍馐,纷然陈列。少顷,侍者端上一颗美人头颅,朱唇粉面,泪光闪闪,另有一碟清水,一碟精盐。此情此景,看了使人毛骨悚然。
  侍郎是席首,侍郎不动筷子,别人也只有干瞪眼饿肚子。安南的接待官连连催“请”,侍郎心游万仞,霎时,又一句诗涌上侍郎脑中:“盐点美人眼。”于是侍郎举起筷子,蘸清水沾精盐,点入美人头颅的左右眼角。顷刻之间“哗啦”一声,头颅自开,山海珍馐,陈列眼前,在座众人,无不慑服。
  席间,滕侍郎指点江山,高谈阔论,天文地理,经济政治,纵横古今,深不可测。听者低首心折,无不惊叹侍郎不愧是天朝上国的人物,蛮荒之人望尘莫及。有人向他请教,问他为什么能够这样学识渊博。侍郎淡然一笑,从容答道:“欲知天下事,须读五车书。”对方问侍郎所读多少,侍郎答说:“五车零一船。”
    滕侍郎用从容镇静的仪态,博大精深的学问震慑了安南的文武百官。安南国王心悦诚服地收敛了野心,率百官以最隆重的礼节接待了滕侍郎一行,表示永远服从于中央政府。西南边防的矛盾,由于滕侍郎的大义大勇,大智大慧,于无声处得到化解。滕侍郎回到北京,龙颜大悦,朝野同庆,赞侍郎深入虎狼之邦而不辱使命,堪与战国时期完璧归赵的蔺相如媲美。

作者:松桃滕 (2015/9/10 20:29:20)   回复此贴
  回复:治国重臣,明宪宗的高参未拜相——滕昭 第 24 楼

杨时(1053~1135年),字中立,号龟山,福建将乐人。宋熙宁九年1076年进士,官至龙图阁直学士。曾受业于程颢、程颐门下,最早把二程理学传播于福建,主张“致知必先于格物”等观点。后来罗从彦、李侗、朱熹等都受其影响,形成“龟山学派”,被推崇为“闽儒鼻祖”和“上承伊洛、下倡南闽”的圣贤。卒谥文靖。著作有《龟山集》。墓在将乐县水南乌石山麓。南宋绍兴五年(1135年)卒后葬于此。明成化六年(1470年)重修。墓坐南朝北,坟前墓碑刻“宋龟山文靖杨先生神墓”,为明成化时巡按御史滕昭所书。墓前有墓埕,两旁列置石狮1对。1986年后,重建木结构仿古牌楼一座,上挂阳刻“倡道东南”牌匾;新建墓前至公路大理石道路500米。

作者:松桃滕 (2015/9/10 20:30:36)   回复此贴
  回复:治国重臣,明宪宗的高参未拜相——滕昭 第 25 楼

蔡襄(1012~1067年),字君谟,福建仙游人。宋天圣八年(1030年)进士。官至端明殿学士。他勤政廉明,直言敢谏。任泉州知州时,主持修建洛阳桥,对沟通福建南北交通有重要作用。工书法,为宋代四大书家之一,有墨迹、碑刻传世。生平著述宏富,后人辑有《蔡襄全集》。所撰《茶录》是继唐代《茶经》之后最有影响的茶书。成书于北宋嘉祐四年(1059年)的《荔枝谱》,论述福建荔枝的品种、产地及栽培、加工、贮藏方法,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荔枝专著。北宋治平四年(1067年)卒于家。墓在仙游县枫亭镇埔头村,建于北宋。明成化元年(1465年),巡抚滕昭为之修墓、建祠、立碑。

作者:松桃滕 (2015/9/10 20:31:03)   回复此贴
当前总数:61 每页5条 当前5/13页 [1] [2] [3] [4] [5] 下一翻页 尾页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11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查看全部(11)位游客 +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滕氏论坛  执行时间:1,523.4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滕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