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滕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滕氏论坛 >> 《华夏滕姓通谱》专栏 >> 浏览主题 版主
 
 《华夏滕姓通谱》专栏   信息之窗   站长信箱   宗亲交流   文化古迹   姓氏源流   名人传记   会员信息   取名研究  全部分类
  回复:滕氏家族与神话定型—滕家四代操控岭南政局.. 第 56 楼

岭表十贤懿行录
北宋元祐年间(1086—1094年),有一位叫张颉的经略安抚使,在广州的子城上修了一座“十贤堂”,里面供奉的是前代在岭南地区有口皆碑的贤牧十人,蔚为一时盛事。也许是此事太久远了,至今,不仅“十贤堂”早已湮埋莫闻,就是这十位贤人的事迹,恐怕亦鲜有人知了。笔者根据南宋人王象之提供的十贤名单,以及史传中有关他们的记载,①试将其当年在岭南的事迹简单辑录如下。错漏之处,敬希指正。
滕修  滕修是“十贤堂”中第一“贤”。他生于三国末世,先是在东吴为将,末主孙皓之时,代理熊睦为广州刺史。据称,在此期间,他为政“甚有威惠”。当时广州管内郭马等人“作乱”,孙皓便封滕修为镇南将军广州牧,征讨“乱军”,结果徒劳无功。其时东吴气数已尽,“金陵王气黯然收”,“一片降幡出石头”。滕修闻主上岌岌可危,乃亲率大军,千里迢迢的赶到南京去救驾。岂知军至巴丘,探报说孙皓已为晋军阶下之囚。江山易主,滕修也只好与当时广州刺史闾丰、苍梧太守王毅等人各递上印绶,宣布归顺晋朝。晋帝倒是不咎既往,仍旧封滕修为安南将军广州牧,委以重任。自此老死岭南,始终未曾北还。这样说来,滕修不过是一个曾事二朝的广州牧罢了。但作为一个中原人(他老家在南阳西鄂),能“扎根”“蛮荒”,为中央政权定边安民,维系了一个相对安定的局面,这在当时的确不易做到。况且他“在(岭)南积年,为边夷所附”,说明他在岭南还是颇得人心的。可以说,这是一个尽忠职守的典型。
吴隐之  说起在广州做过官的古贤,大概没有谁不知道吴隐之的大名的。他一首“贪泉诗”,脍炙人口,流芳千古:“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这是他晋隆安中(约400年)在广州西北20里许一个叫石门的地方写的(此地历来为进入广州的门户)。其时他刚被封以龙骧将军之衔,派来广州来做刺史。在中原士人心目中,当时的广州是个奇富无比的地方。它“包山带海,珍奇所出,一箧之宝,可资数世”。但他们害怕那里的瘴疫,故这些人还是怕到那里去做官,然而,对于那些“贪不能自立”的人来说,倒没有这层忧虑。他们千方百计想补上个长史之职,到广州来“淘金”。同时历任刺史也向朝廷大行其贿。岭南的吏治也就因此而日见腐败。吴隐之此行就是身负革除弊政的重任到广州来的。他到任后,事事以身作则。例如,他常常只是以青菜干鱼下饭,仪帐器服统统存入仓库。有个帐下人出于好心,在他进食前,每每把鱼骨头剔去,只留下鱼肉片。隐之并不领情,为警效尤,特将此人解职。平时他对家人要求也很严格,家风淳正。在世俗眼光看来,吴隐之简直是太过迂腐,因此被人讪之为“矫”。对于这类耻笑,隐之“终当不易心”,不屑一顾,泰然处之。晋帝知道了,也大加赞赏。
404年,卢循起义军攻入广州,隐之长子吴旷之死于战乱。隐之本人也在广州城陷时携家出走,为卢循军所获。幸亏刘裕(后来成为南朝刘宋的开国之主)致书卢循说情,要求放还隐之。卢循拖了很久,才同意将他遣还。据载,隐之北还之日,座船上什么东西也没有。刘裕要调派车马来为他搬运行李,他也谢绝了。其实,也没有什么好搬的。他只在居地有那么几亩屋宅,且篱垣破陋。内外六间茅屋,甚至连老婆孩子也住不下。此后,隐之还曾做过朝官,仍十分清廉。居室只是以竹篷为屏风,坐无毡席。他每月的俸禄除留下仅够自食部分外,其余的都分给了亲族。他的家人也跟平民百姓一样,以纺织维持生计,有时甚至衣食不继,窘迫异常。妻子也不沾他的光,自食其力。看来,吴隐之的一首“贪泉诗”,并非是叶公好龙。
自从晋代出了滕修、吴隐之两贤后,整个南朝乃至隋代200年间,十贤中竟没占上一个。究竟是找不到,还是不够入选资格,这里姑且勿论。不过,唐朝倒是贤人辈出,余下的这八贤全都出自唐代。
王琳(王方庆)  王方庆是武则天临朝时被拜为广州都督的。在此之前,他的前任路元睿把岭南搞得乌烟瘴气。例如,他管内的诸州首领,大多贪赃枉法、恣意欺凌民众,百姓却欲告无门。另外,当时被称作“昆仑”的洋人(以阿拉伯人为主)侨寓广州,越来越多。路元睿想趁机发一下横财,便打他们的主意,结果惹恼了这些“昆仑”们,他们一怒之下,闯入其宅,将他杀死。王方庆就是在这种形势下被调来接路元睿的班的。他在任数载,基本上扭转了这种乱哄哄一团糟的局面。特别值得称许的是,他禁止州府首领私相勾结。如有贪暴者,则绳之以法。岭表境内,由是肃清,贪盗敛迹。同时,方庆与昆仑们也搞好了关系,对他们的财富,秋毫不犯。因此人们纷纷争说,有唐以来治广州者,无出方庆之右。
宋璟  宋璟到广州完全是受谗而来的。当时他得罪了权势显赫的太平公主,由安徽、河北、山东、湖北各地一直碾转贬到广州来当都督。但他到来后,却为广州人民做了一件大好事。当时广州的居民住宅,多半还是“竹篱茅舍”,很容易招惹祝融光顾。一当风高物燥时节,往往“火烧连营”,市民大遭其殃。宋璟见到这般情景,便教人们向中原百姓学习,陶瓦筑墙,以瓦代茅,改造店肆。从此,我国这个南方大埠才结束了“茅屋都市”的历史,开创了砖瓦建筑的新时代。当时入都对宋璟感恩戴德。可惜他的这一殊勋,今人知之鲜矣。
李尚隐  我们只知道他大约是在开元十三年(725年)后来任广州都督的。在此之先,他因不慎失职而左迁桂州都督。临行之前,唐玄宗还特意派人对他抚慰了一番,送了百匹杂彩。可见他并不属于失宠或获罪而贬谪“蛮荒”的一类失意仕宦。李尚隐大抵在广州也没呆上多久,便离任而去。他在广州有些什么德行,我们也不清楚。只知道临走之时,有人拿来些金银之类相赠,尚隐不受,说了句发人深省的话:我生性难改,不收别人的东西,不是因为怕别人知道啊。
卢奂  卢奂在岭表的形象同样是一位廉官。天宝年间,他被特授为南海太守。他的前任——刘巨鳞、彭宝杲之流,都经受不住广州“利兼水陆,环宝山积”的引诱,贪赃巨万。结果激怒了皇上,把他们削职斩首。卢奂就任后,一时之间,遐方之地,贪吏遁迹,说明他的吏治是有成效的。
李勉  李勉先是因平定了五岭“贼帅”、“叛将”的叛乱而扬名岭表的。大历四年(769年),他出任广州刺史兼岭南节度观察使,正值冯崇道(在番禺)、朱济时(在桂州)等人作乱,“累岁陷没十余州。”李勉上任伊始,即调兵遣将,将之平定。但最值得称道的还是他的廉行。他在广州做了那么多年的官,日用的器具车服之类,居然没添上一件。后来卸任北归,一行到了石门(大概李勉在此想起了吴隐之及其“贪泉诗”),便吩咐停下船来,把家人所携衣物统统搜查了一遍,凡在岭南所得的犀齿、象牙诸物,全部投到江中,两袖清风辞官去也。正是:春风十里广州路,赢得市井清廉名。当地耆老听了,连呼宋璟、卢奂再世,专门派人到长安,请求为李公树碑立传。唐代宗立刻恩准。此外,搞广州外贸史的同志大概知道,李勉对发展广州对外贸易也有过贡献。当时,由于地方官吏贪酷,诸多索取,使外国商船多视广州为畏途,一年才来四、五艘。李勉上任,即宣布对外来商船实行优惠政策,免除检查(实即禁止向外来商人索取好处)。结果,第二年一下子就来了四千多艘。
孔戣  孔戣所以能与岭南结下一段缘,还有一节传奇般的故事。元和十二年(817年),岭南节度使崔在任上死了,广州方面要中央迅速派人来接任。宰相裴度开列了好几个候选人名单,唐宪宗都不中意。裴度无奈,乃进朝与宪宗论对,宪宗说,你以前不是说过一个上疏叫罢贡蚶蛤、淡菜的人吗?此人忠正得很。裴度便将孔戣的事迹奏了上去。宪宗即日便任命孔戣为广州刺史兼御史大夫、岭南节度使。孔戣在任上,除了领他自己那份俸禄外,其他外块绝不沾指。尤为可嘉的是这样一件事:当时凡到岭南去为官作宦的,朝中权贵多半要托他们买些南方少女回来做奴婢。为保乌纱,大概没有谁敢拒绝的。而孔戣偏偏不买这个帐。非但如此,他到了岭南,一不做二不休,干脆下令禁止买卖女子,违者以死罪论。这件事,岭南人民无不拍手称好。又,当时的桂管经略使杨旻桂、仲武、裴行立等人对所谓“生蛮”屡行征伐,以致岭表累岁动兵。而只有孔戣从不以边庭流血来为自己邀功请赏,交广地区也因而晏然大治。还有一件事是很可说明孔钧其人的胆识和气质的。当时岭南祭祀南海神,每年由朝廷下诏广州刺史执行。一般刺史接诏后,自己常常不去,而令同僚代疱。孔戣则不然,每次接诏,都“自犯风波而往”,毫无惧色。贬谪潮州的韩愈听了,对他钦佩不已,还特意作诗称颂了一番。
卢钧  在卢钧之前,那些治辖岭表的“旧帅”无不利用南海的“蛮船”之利,“兴利以致富”,一个个掠得珍宝无数,满载而还。元和九年(814年)冬,卢钧接替李从易为广州刺史、御史大夫、岭南节度使。他一反前任的贪酷之风,任命监军为市船使,自己不干预其事。至于他在整饬吏治方面有什么作为,我们并不清楚,不好妄猜。但他放着市舶使的肥缺不干,洁身自好,与那些脑满肠肥的“旧帅”们相比,足成天壤之别了。卢钧在岭南所做的另一大善行是接济、安置了大批前朝流放者的后裔。这些人的祖上都是中原衣冠之士,当年获罪被贬南来,死后也就葬身“蛮荒”。只是他们的儿女孙子们贫窘不堪,即使遇赦了,也没有能力回到北方去。卢钧对这些人十分同情,从自己的薪金中拿出一部分救济他们。如其家人有因病丧亡的,则为之延医殡殓。孤儿寡女,为其办理婚嫁。这些人算起来有数百家之多。卢钧还有一大政绩是解决了汉人与当地少数民族间的冲突。当时土人、“蛮僚”杂居,互相婚娶。如果有哪个官吏从中扰乱一下,就很容易诱发骚乱。卢钧的办法很简单:他立下法规,“俾华蛮异处,婚娶不通”;“蛮人”,不得自立田宅。于是缴外肃清,互不相犯。据说还有“华蛮”数千人到京师去请为卢钧立生祠、纪功颂德的。当然,卢钧这些措施含有浓重的民族歧视色彩,是应予指出的。
萧仿  据载,萧仿的家族在当朝是官运亨通的。他本人咸通初还有上疏懿宗,谏其礼佛过甚的壮举,甚得一时美谈。此事堪可与韩愈谏迎佛骨之事相比美。不过萧仿幸运一点,没有象韩公那样贬到“蛮荒”去受罪。然而,他却因直言河南平叛问题而引起了同僚的忌恨,被削去现职,下放到广州当刺史和岭南节度使。对贪官们来说,能到广州做官,也是塞翁失马。官虽贬了,但可趁机捞上一把。但萧做为政甚是清廉。跟吴隐之、孔戣等人一样,除了月俸之外,其他珍奇之物,一概不准进入家门。有时家人病了,大夫诊治需要乌梅入药。左右仆人乃背着他,到公厨去取。萧仿知道了,立即命送回去,并吩咐到市上去买。他的儿子甚得乃父遗风,虽官秩显达,但一直保持清廉名节。
从以上十贤的事迹看来,张经略修设“十贤堂”的用心是良苦的。在他看来,所谓贤者,一要为政清廉,二是要予民以德,而尤为重要的是前者。十贤之中,大多享有不朽的廉名。后人《南海集》的序中亦一语道出了“十贤堂”的作用:“番禺负山带海,夷船岁至,珍异最夥。而数人者,皆能以廉清为吏民师表”。②诚然,在封建社会中,特别是在人称“但从城门下经过,可得银十万也”的广州,要保持清廉名节,着实不易。现在,大概不会再有人去说“清官比贪官更坏”了,但要给予这些“贤人”以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还不是太容易的事。我们认为,尽管这些人在封建社会官吏的汪洋大海中只占极小的一部分,尽管他们本身远非完人,甚至兼德行与恶行于一身,尽管他们施行廉政的动机不是那么“纯正”,但他们在岭表的上述懿行,还是堪为后来者借鉴的。历史上被贬谪到岭南而留下贤德的仁人志士何止千百,可惜大多数为人淡忘。当我们今天喋喋不休于韩退之、苏东坡的时候,是否也应为以上“十贤”记上一笔?

作者:松桃滕 (2015/8/16 21:33:17)   回复此贴
  回复:滕氏家族与神话定型—滕家四代操控岭南政局.. 第 57 楼

结合这些材料看,汉朝司空就是御史大夫的改称,御史大夫与丞相、太尉合称三公,秩中二千石。《汉书·百官公卿表》谓“掌副丞相”。西汉丞相位缺,常以其递补。

作者:松桃滕 (2015/8/16 21:35:47)   回复此贴
  回复:滕氏家族与神话定型—滕家四代操控岭南政局.. 第 58 楼

海 虾
    刘恂者曾登海舶,入舵楼,忽见窗板悬二巨虾壳。头、尾、钳、足具全,各七八尺。首
占其一分,嘴尖利如锋刃,嘴上有须如红箸,各长二三尺。双脚有钳,钳粗如人大指,长二
尺余,上有芒刺如蔷薇枝,赤而铦硬,手不可触。脑壳烘透,弯环尺余,何止于杯盂也。
《北户录》云:“滕循为广州刺史,有客语循曰:‘虾须有一丈长者,堪为拄杖。’循不之
信,客去东海,取须四尺以示循,方伏其异。”(出《岭表录异》)
    刘恂曾登上一只大海船,进入了舵楼里,忽然看见窗板上悬挂着两个巨大的虾壳。头、
尾巴、双钳和脚都是完整的,各长七八尺,头占长度的十分之一。嘴又尖又利象刀刃一样,
嘴上的须子象根红色的筷子,各长二三尺。一对对脚上都有钳子,钳子象人的大拇指一样
粗,长两尺多,上面长着象蔷薇花刺一样的又锋利又硬的红色小刺,不能用手去触碰。脑壳
部分用火烘透,弯成环形有一尺多长。就象个盂盆一样。《北户录》说:“滕循任广州刺史
的时候,有个客人对滕循说:‘有的大虾须有一丈多长,能当拐杖使用。’滕循不相信。那
个客人去东海,取回一根四尺长的虾须给滕循看,这才信服了客人说的奇事。”

作者:松桃滕 (2015/8/27 20:20:55)   回复此贴
  回复:滕氏家族与神话定型—滕家四代操控岭南政局.. 第 59 楼

滕循:东吴主孙皓属下司空
早有消息报入东吴。吴主孙皓大惊,急召丞相张悌、司徒何植、司空滕循,计议退兵之策。张悌奏曰:“可令车骑将军伍延为都督,进兵江陵,迎敌杜预;骠骑将军孙歆进兵拒夏口等处军马。臣敢为军师,领左将军沈莹、右将军诸葛靓,引兵十万,出兵牛渚,接应诸路军马。”孙皓从之,遂令张悌引兵去了。孙皓退入后宫,不安忧色。幸臣中常侍岑昏问其故。孙皓曰:“晋兵大至,诸路已有兵迎之;争奈王浚率兵数万,战船齐备,顺流而下,其锋甚锐:朕因此忧也。”岑昏曰:“臣有一计,令王浚之舟,皆为齑粉矣。”孙皓大喜,遂问其计。岑昏奏曰:“江南多铁,可打连环索百余条,长数百丈,每环重二三十斤,于沿江紧要去处横截之。再造铁锥数万,长丈余,置于水中。若晋船乘风而来,逢锥则破,岂能渡江也?”孙皓大喜,传令拨匠工于江边连夜造成铁索、铁锥,设立停当。

作者:松桃滕 (2015/8/27 20:27:12)   回复此贴
  回复:滕氏家族与神话定型—滕家四代操控岭南政局.. 第 60 楼

孙皓任命军师张悌担任丞相,牛渚都督何植担任司徒。执金吾滕修担任司空(副丞相)。

作者:松桃滕 (2015/8/27 20:31:08)   回复此贴
当前总数:83 每页5条 当前12/17页 首页 上一翻页 [11] [12] [13] [14] [15] 下一翻页 尾页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7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查看全部(7)位游客 +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滕氏论坛  执行时间:1,140.6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滕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