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滕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滕氏论坛 >> 《华夏滕姓通谱》专栏 >> 浏览主题 版主
 
 《华夏滕姓通谱》专栏   信息之窗   站长信箱   宗亲交流   文化古迹   姓氏源流   名人传记   会员信息   取名研究  全部分类
  主 题: 右江军事委员会主席,领导整个右江地区的革命斗争——滕国栋 已阅:7447 / 回复:38(楼主)

滕国栋(1902~1936),壮族。林凤乡(现林逢镇)林凤村人。青年时期考入广西省立第五中学就读,期间,接受民主革命思想的灌输,积极参加学生的爱国运动。后因家境贫困。于1925年退学回家,回乡后,与滕德甫等一起组织农民协会,成为林凤(逢)乡的农民运动骨干。1926年8月,他由余少杰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同月,成立恩隆县农民自卫军大队,他任大队长,历任广西临时军政委员会委员,右江农民自卫军副总指挥。
人物生平
1927年9月初,与黄永达等率领恩隆、思林、果德三县农军300多人攻打镇结县城,营救该县农会领导人张太宇。攻入县城后,闻张已被押解思林。即率农军返回攻打思林,攻下县城,俘县长及县党部、团务局等头目,缴获步枪30多支,解救被关押群众30多人。
1928年1月,与黄绍谦、黄永达等指挥向都、思林、恩隆三县农军500多人,攻打江城乡土豪黄规宝、黄贤宝的团务分局武装。
1930年2月4日,桂军师长李画新率三个团和独立营袭击驻隆安县城的红七军第一纵队。他率恩隆县赤卫军数百人在张军长的带领下,随部分红七军前往增援,与敌激战了三昼夜。后为了保存实力,率所属部队随红七军退回平马,在马鞍山与守敌覃兴团相遇,他率部与红七军教导队、思林县赤卫军共千余人,兵分三路,直扑防守在马鞍山的一个营,很快将敌击溃。
1930年10月,红七军主力北上后,韦拔群奉命留下组建红二十一师,他被选为师党委委员。11月底,在恩隆县七里山区乙圩成立红六十二团,他任团长。
1931年冬,为使红军能集中力量,统一指挥,与独立团团长黄书祥研究,把独立团和六十二团合并,他仍任团长。与政委黄书祥率部继续坚持右江地区的游击战争。
成就及荣誉
1932年1月,为了打破敌人的封锁,扩大部队的活动范围,发展革命力量,从六十二团先后抽调韦纪、赵润兰、李修学等60多名干部和骨干赴滇桂边区的七村九弄开辟新区,策应右江的武装斗争,为后来创建滇黔桂边区革命根据地打下基础。4月,右江独立团副师长黄松坚从东兰西山来与他汇合。5月上旬在思林古芬村召开会议,成立中共右江下游临时委员会和右江下游革命军事委员会,他任党委常委、军事委员会主席。在右江独立师师长韦拔群、政委陈洪涛牺牲后,他协助黄松坚领导整个右江地区的革命斗争。7月,他根据群众的愿望,派出敢死队,在思林街上处决了民愤极大的思林县团务总局局长刘振权,大快民心,坚定了群众对红军必胜的信念。
个人其它信息
1935年1月,思果中心县委重建右江下游革命军事委员会,他任主席。
1936年4月,右江下游革命委员会在田东县竹梅乡那都屯召开右江下游各县农民革命运动代表大会。大会审查了过去的工作,讨论和决定了今后的工作方针,并改选了右江下游革命委员会,他仍任主席。会后右江下游革命委员会印发《广西右江下游各县农民革命运动代表大会宣言》,号召广大劳苦民众在党领导下团结起来,为打倒国民党军阀,建立苏维埃政权而奋斗。7月13日,他和中共思果中心县委书记陆浩仁到果德县果化乡六孔村派班屯检查、指导工作时,被叛徒何增林等杀害。

作者:松桃滕 (2015/9/11 19:35:25)   回复此贴
  回复:右江军事委员会主席,领导整个右江地区的革.. 第 1 楼

光辉足迹:右江豪杰滕国栋
    滕国栋是右江河谷农民运动的领导人之一,他带领恩隆县(今田东)农民打土豪恶霸,配合广西警备第四大队围歼驻恩隆的反动武装,为百色起义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百色起义纪念馆英烈厅,每天都吸引大批瞻仰的游人。滕国栋留给后人的物品只有一付望远镜和一个锑锅。透过这些物品,人们看到了右江农民运动和百色起义的艰苦岁月。
    滕国栋(1902—1936),广西恩隆县林逢乡人,壮族,1923年考入百色省立第五中学。在广西省立五中(即今天的百色中学)读书期间即参加爱国运动。1925年辍学回家,投身于右江农民运动, 1926年进入恩隆(即今天的田东)县农讲所学习,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恩隆农民自卫军大队长。1927年7月,任右江农民自卫军第二路副总指挥。1929年10月28日 ,调集恩隆农民主力配合广西警备第四大队,围歼反动的广西警备第三大队驻恩隆的武装。曾率领农军配合第四大队先后歼灭七里那东村土豪谭典章部,围歼韦宁村土豪黄曹山团局据点。为百色起义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百色起义后,曾任中共右江特委委员、红七军二十一师党委委员、中共思果中心县委常委等职。率领六十二团和恩隆、思林、果德、向都赤卫军进行反“围剿”斗争。后与黄松坚一起领导右江革命斗争。1936年6月,被叛徒杀害英勇牺牲,时年34岁。




作者:松桃滕 (2015/9/11 19:36:42)   回复此贴
  回复:右江军事委员会主席,领导整个右江地区的革.. 第 2 楼

滕国栋(1902~1936)    壮族。广西田东县林逢乡林逢村人。青年时期考入广西省立第五中学读书,接受民主革命思想,积极参加学生爱国运动。因家境贫困于1925年退学。回乡后,与滕德甫等一起组织农民协会,成为林凤(逢)乡的农民运动骨干。1926年8月,由余少杰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同月,成立恩隆县农民自卫军大队,他任大队长,历任广西临时军政委员会委员,右江农民自卫军第二路军副总指挥。1927年9月初,与黄永达等率领恩隆、思林、果德三县农军300多人攻打镇结县城,营救该县农会领导人张太宇。1928年1月,与黄绍谦、黄永达等指挥向都、思林、恩隆三县农军500多人,攻打江城乡土豪黄规宝、黄贤宝的团务分局武装。1929年夏,国民党左派俞作柏主政广西,委任中共党员黄大权为恩隆县长,县农会和农军遂转入公开活动。9月,他与滕德甫等在县城主持召开恩隆县第三届农民代表大会,被选为县农会执委兼农军大队长。10月28日,他根据右江工委书记雷经天的命令,调集恩隆县农军,配合广西警备第四大队一个营包围袭击驻平马镇的警备第三大队一个营及县警备队,收缴敌数百人的武装。12月11日,他参加了百色起义。次日正式成立中共右江特委,被选为特委委员。1930年10月,红七军主力北上后,韦拔群奉命留下组建红二十一师,他被选为师党委委员。11月底,在恩隆县七里山区乙圩成立红六十二团,他任团长。在桂军对右江革命根据地的多次“围剿”中,他沉着果断,指挥部队与敌人作艰苦卓绝的斗争。1931年冬,为使红军能集中力量,统一指挥,与独立团团长黄书祥研究,把独立团和六十二团合并,他仍任团长。与政委黄书祥率部继续坚持右江地区的游击战争。1935年1月, 思果中心县委重建右江下游革命军事委员会,他任主席。1936年4月, 右江下游革命委员会在田东县竹梅乡那都屯召开右江下游各县农民革命运动代表大会。7月13日,他和中共思果中心县委书记陆浩仁到果德县果化乡六孔村派班屯检查、指导工作,被叛徒何增林等杀害。

作者:松桃滕 (2015/9/11 19:37:12)   回复此贴
  回复:右江军事委员会主席,领导整个右江地区的革.. 第 3 楼

1932年4月7日,中共右江特委和红军独立第三师党委召开紧急会议,决定跳出敌人的包围圈,抽调黄松坚、黄举平、黄大权等30多位干部,分别到黔桂边和右江下游地区开辟游击区。会后,黄松坚和黄大权率领10多位干部经过十多个昼夜的艰难行程,冲过敌人多道封锁线,于4月20日到达右江下游的果德与思林县交界的果芬屯,与六十二团领导人滕国栋和黄书样等会合。当时,红六十二团能掌握的武装只有几十人枪,其中滕国栋有一二十条枪,黄书祥有十来条枪,黄绍谦有20多条枪,各县赤卫军在山区尚有一些据点,党政组织遭到严重破坏。4月21日,黄松坚在弄纳屯召开党员会议,黄松坚、黄书祥、滕国栋、黄大权、陈国团、赵世同、黄德胜等参加会议,分析右江下游的形势,决定组建中共右江下游临时委员会,由黄松坚、黄书祥、滕国栋组成右江下游临委筹备领导小组,黄松坚任组长。同时决定成立军事领导小组,由滕国栋、赵世同、黄德胜组成。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6月,黄松坚在果德县三层更巴独屯召开党的会议,宣布成立中共右江下游临时委员会,黄松坚任书记,滕国栋、陆浩仁为常委,黄大权、黄书祥、黄永祺、赵世同、陈国团为委员。右江下游临时党委受中共右江特委领导,负责领导右江下游奉议、恩隆、思林、果德、向都、天保、敬德、靖西、镇结、那马、武鸣、都安等县的革命斗争。会上还成立右江下游革命委员会,滕国栋任主席,陆浩仁、黄大权、黄书祥、黄永祺、赵世同、陈国团、韩平波、徐泽长、梁乃武为常委。右江下游临时党委和右江下游革命委员会负责领导右江下游军民开展艰苦的游击斗争。

作者:松桃滕 (2015/9/11 19:40:07)   回复此贴
  回复:右江军事委员会主席,领导整个右江地区的革.. 第 4 楼

坚持右江下游游击斗争

  建立党政组织。右江革命根据地丧失后,革命力量向黔桂边和右江下游转移。黄举平率10多名干部到黔桂边后,成立了黔桂边委员会和黔桂边革命委员会,凌云县(含今乐业县)属之领导。1933年1月上旬,中共右江下游临委在思林县和果德县交界的龙塘屯召开扩大会议,决定把中共右江下游临时委员会改为中共右江下游委员会,黄松坚任书记,黄松坚、滕国栋、陆浩仁为常委,黄书祥、黄大权、黄永祺、赵世同、陈国团、韩平波、徐泽长、梁乃武为委员。右江下游党委上属中共两广省工委领导,与中共上海中央执行局发生联系,下辖中共黔桂边委、中共凌云县特支、中共恩隆县特支、中共果德县委和中共那马县特支、东兰县保存下来的党组织、中共罗甸县蛮瓦特支和中共贞丰县卡法支部。中共凌云县特支由黄伯尧任书记,中共恩隆县特支书记滕静夫,中共果德县委书记黄书祥。同时恢复了中共东兰县委、那马特支和30多个党支部,有党员400多人。

  恢复整顿地方党组织和政权组织。右江下游党委和革命委员会成立后,面临的主要任务是,恢复和发展党组织和基层政权组织及其他革命组织,恢复革命斗争活动。在右江下游党委和右江下游革命委员会统一领导下,分派党员和干部到各地恢复基层党组织、政权组织和农会、同盟会等群众组织。滕国栋、赵世同等在果德县果化区龙何、龙感、龙旧一带活动,串联隐蔽下来的党员、农会会员、赤卫军人员,通过他们恢复建立农民协会和游击武装,吸收新党员,组建果化山区党小组,使果化山区成为右江下游党政军活动主要地区之一。梁乃武到黎圩、江洲和都安的镇江、镇西等地活动,在旧城乡吸收新党员,建立中共达敢支部。那马县也派党员到都和乡百丰村(今属平果县堆圩乡)活动,发展新党员,建立百丰党支部,到1934年7月,该地区有5个党支部70多个党员。在政权建设和群众团体建设方面,右江下游先后建立了向都、果德、那马、中越边、红河下游等5个革命委员会。1933年5月,右江下游革命委员会批准成立中越边革命委员会,黄庆金任主席,谭统南任副主席,负责领导靖西、镇边等县工作。10月,滕国栋到向都县北区活动,帮助恢复建立向都县革命委员会,黄明山任主席。1934年春,陆浩仁到果化区活动,在龙旧建立果德县革命委员会,黄泽浓任主席。并在农村组织“革命青年同盟会”等组织187个,有盟员2000人,使整个右江下游的革命力量得到较快的发展。同时,争取和改造了几股共600多人的绿林武装,组织游击武装两次攻打思林县城,开仓济贫。在向都,游击队袭击县府密探队,策动驻军一个排哗变。在果德,赤卫军一个连痛击了桂军一个营和民团的围攻。经过一段时间的斗争,游击武装有了较大的发展。这样,党政军在右江下游地区得以恢复,革命斗争活动得以逐步开展起来。

  开展一系列活动。首先是举办训练班,培训革命骨干。1932年9月,右江下游临委派黄桂南、李锋到果德县供屯举办训练班,招收学员30多人,进行为期5个月的培训,培养了一批干部。1934年3月,右江下游党委、革命委员会在果德县三层更巴独屯先后开办4期训练班,共培训干部40多人,提高干部觉悟,推动革命工作的开展。其次是开展游击活动。以原红军六十二团100多人为主体,组织果德、思林、向都等县游击武装,相机打击敌人。1933年2月16日,滕国栋、陆浩仁、赵世同率游击武装袭击思林县城,与被关押在思林县城的赤卫军干部战士里应外合,成功营救了将要被杀害的赤卫军干部战士32人。同月,右江下游赤卫军在天保向都南部处决了天保豪绅武装头目。


作者:松桃滕 (2015/9/11 19:41:23)   回复此贴
  回复:右江军事委员会主席,领导整个右江地区的革.. 第 5 楼

1927年8月,滕国栋率农军30多人攻打三层埂土豪,缴获枪2支,子弹几百发。9月,桂军黄勋营反攻思林县城,农军转移到果德县新圩、感圩一带游击。同月,团局武装袭击竹梅乡那料屯,农军给予还击,掩护群众转移。农军牺牲2人,敌人攻进村后,大肆烧杀掳掠,群众损失惨重。1928年 2月上旬,黄绍谦、黄永达、滕国栋率领向都、思林、恩隆等县农军800余人,攻打向都县西区江城( 今属田东县 )团局,击溃团局武装,没收土豪黄辉宝、黄贤宝的大批财物和粮食,烧毁土豪的房屋。后向都县长黄德珍纠集黄明远营和县警团局武装反扑江城,农军腹背受敌,牺牲10余人,被迫退回巴麻地区游击。

作者:松桃滕 (2015/9/11 19:43:08)   回复此贴
当前总数:38 每页5条 当前1/8页 [1] [2] [3] [4] [5] 下一翻页 尾页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5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滕氏论坛  执行时间:4,821.8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滕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