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滕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滕氏论坛 >> 宗亲交流 >> 浏览主题 版主
 
 《华夏滕姓通谱》专栏   信息之窗   站长信箱   宗亲交流   文化古迹   姓氏源流   名人传记   会员信息   取名研究  全部分类
  回复:转发珍训宗亲通讯报道《永乐滕氏企业 插上.. 第 21 楼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一寻常、温馨的情境,对于身在异乡、他乡的人而言却近乎奢侈。每逢中秋,这一份乡愁便越发浓烈。

作者:滕学凌 (2014/9/7 22:10:37)   回复此贴
  回复:转发珍训宗亲通讯报道《永乐滕氏企业 插上.. 第 22 楼

金秋送祝福,明月照故乡。
各位滕氏宗亲中秋快乐

作者:滕永强 (2014/9/8 11:03:40)   回复此贴
  回复:转发珍训宗亲通讯报道《永乐滕氏企业 插上.. 第 23 楼

滕永强你好,让我们一起欢度中秋节。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天将今月夜,中秋乐翻天。

    作为一年当中仅次于春节、元宵的重大节日,上千年来中秋节都受到国人的重视,而其节日职能也无外乎是庆祝丰收、感恩上苍、家人团聚、欣赏美景、休闲娱乐、传递友谊。只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商业的、世俗的元素开始增多。有些地区把中秋作为商家店铺清理赊欠的节点,有些地区则过于强调中秋节期间的迎来送往、相互馈赠。


作者:滕拾珍 (2014/9/8 16:42:51)   回复此贴
  回复:转发珍训宗亲通讯报道《永乐滕氏企业 插上.. 第 24 楼

积极推荐学凌体会文章。


各位宗亲:
    我对正衣冠的理解与体会。

    衣冠,是人们防寒遮体保暖扮美的用品,位于生活基本需要的衣食住行四项之首。在有关其穿戴形制的成语、新词中,最有影响的莫过于孔子的“君子正其衣冠”了。
  子张问怎样才能从政,孔子说尊五美、摒四恶就可从政。所谓五美,即“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解释其中的第五美,孔子曰:君子正其衣冠。
  正衣冠,是孔子让君子仪表庄重以获取敬重的方法,后来成为仁人志士格物正己的指南。范仲淹就是一生严于律己,生活俭朴,“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一不动其心”。他每晚查核一天用度与所事的账目,相符则安然入睡,否则次日一定严加究实。即便后来官居相位,也不允许奢华,“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他去戍边,写信不允子女随便求人荐拔。他把长子纯佑带在身边,与士兵们同吃同住同战斗,后来病死在西部。二儿子纯仁结婚,女方陪嫁了丝罗帷幔,范仲淹知道后严肃批评:我家向来清简朴素,不可坏了家风。纯仁赶忙转告岳父家简朴办了婚事。范仲淹严及全家,满门无奸佞,代代有贤人,流芳史册。
  正衣冠,不仅是个人品格的检点与完善,也是从政执政者对礼仪制度的遵守与执行。宋真宗咸平三年冬至日,群臣朝会,门下侍郎兼兵部尚书、平章事张齐贤喝醉了酒,官服歪斜,几乎跌倒殿上。御史中丞立即弹劾他有失礼仪。张解释因感风寒而多喝了点酒,叩头谢罪。宋真宗说,朝廷有宪章法典,不能偏袒徇私,即罢了张齐贤的职。官员酒后失态历来有之,因酗酒乱言乱行乃至喝出人命的事,时或见之酒肆,闻于街坊,所以并非小节。
  将正衣冠上升到肃国蠹的高度,是忠耿之士做人的高风,廉正官员守职的亮节。包拯为官数十年,依然吃粗茶淡饭,穿布衣芒鞋,一如当官之初。他向朝廷进《乞不用赃吏疏》,指出“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发现贪官赃吏,必坚决弹劾。嘉祐四年,开封有个酒商亏本欠下一百多万款项,三司催讨,酒商就卖房产还账,三司使张方平趁机低价收买其房产。包拯知道后,立即弹劾“方平身主大计,趁势贱买所监临富民邸舍,无廉耻,不可处大位”,宋仁宗就罢免了张方平,任命宋祁为三司使。不久包拯得知宋祁在四川时公款游宴玩乐,还有贪污行为,继续上书弹劾,宋仁宗又罢免了宋祁。包拯式的正衣冠,上用以裨国是,下用以恤民瘼,中用以肃国蠹。
  衣冠,就个人用物而言,是经济状况的一种反映,体现了生活的追求和审美的品位。正衣冠,则更多是在道德属性和思想层面上,引申为人品的提升,人格的完善,思想的洗涤,作风的改进。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人为镜,可以正衣冠。”范仲淹、包拯等古代的君子,便是今天的人们正衣冠的一面面明镜。


作者:滕永强 (2014/9/9 17:47:07)   回复此贴
  回复:转发珍训宗亲通讯报道《永乐滕氏企业 插上.. 第 25 楼

通过学习沟通联系将滕氏企业家滕先爱的事迹推广出去,生根开花结果。

作者:滕永强 (2014/9/9 17:48:25)   回复此贴
当前总数:66 每页5条 当前5/14页 [1] [2] [3] [4] [5] 下一翻页 尾页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8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查看全部(8)位游客 +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滕氏论坛  执行时间:531.3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滕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