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滕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滕氏论坛 >> 《华夏滕姓通谱》专栏 >> 浏览主题 版主
 
 《华夏滕姓通谱》专栏   信息之窗   站长信箱   宗亲交流   文化古迹   姓氏源流   名人传记   会员信息   取名研究  全部分类
  主 题: 历史序三 已阅:3471 / 回复:1(楼主)

序三
盖有一族,各立一谱,亦奚取乎谱,为所贵乎谱者,凡以记载先世名行,使后裔之顾諟与思耳焉。诗有云:“无念而祖,聿修厥德,彼经传之”,诲人以莫湮前功也。盖惇惇矣,岂只为家家私训已哉?曾是吾可忘斯训已哉?
余祖上自登州府菜阳县大树村,迁至东昌府夏津县双庙村,又自夏津县双庙村,迁居武城之北曹官屯避徭农业。男耕女织,储数斗之粟以为食,积数尺之布以为衣。苟非勤苦之至,则有不能久处者,有谱在而其创业艰难可知也;且以勤俭之户,进而兴土著之户为伍,晨夕出入间,非左邻右舍偶遇。时亦惟兴之言娴言睦已耳,谅有辞色加人而不行者,有谱在,而其植行忠厚可知也;矧三单传其不绝也,亦如续也,至四世五世以全丁男,烟缸盛家,计粗饶及,或拥诗书,或事田畴,有耕者有读者,于是乎各依本业以生,有谱在,而其遗泽绵长又可知也。
《易经》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滕氏虽无大善,而力嫱作家,书香在念,谅亦不至大恶,从此振振绳绳若瓜之瓞焉,若树之成林焉,将必有大家声而崇门楣者出矣,是弈冀之福也,实祖宗之光也,我族人尚其勉旃。
乾隆元年,岁次丙辰不伦不孟春,八世裔云行
书于植槐堂南窗下
白话文:每一族姓,都会建立一本族谱。重视族谱的原因,是为了记述前代人的名声和操行,以让后世子孙能够学习和追思。诗经里说:“你能不追念你祖父文王的德行吗?如要追念你祖父文王的德行,你就得先修持你自己的德行,来继续他的德行。”诗经这些句子,是教育众人不要让前代祖先的功德湮没不闻。古人如此恳切的教诲,难道只是为了一家之训吗?我可以忘记这训示吗?
我的祖上,是从登州府莱阳县大树村,迁徙到东昌府夏津县双庙村,然后又从夏津县双庙村,迁徙并定居在武城县北边的曹官屯,以躲避繁重的徭役。男耕女织,储备粮食作为食物,织一些布来缝制衣服。如果不是非常的勤劳吃苦,是不能长时间的再这里留下来的。有族谱在,我们可以知道他们创业成家时多么的艰难啊。何况他们作为勤劳俭朴的外来人家,与当地原来的土著人家在一起,朝夕相处,左邻右舍经常碰到,如果不是人缘很好,宽以待人,与人为善,也不能长久的留下来的。从族谱,可以看出我们祖先是忠厚善良的。祖先三代单传却香火不绝,得到延续,到第四代第五代的时候男丁众多,有的种田谋求生计,有的读书以求功名,耕读传家,安守本分,我们可以从家谱看出祖先遗留的德泽延续的多么久远啊。
《周易》里有一句话:“积累善德的家族(人),后世一定有享不尽的福”。我们滕氏虽然没有太大的善德,但是世代本分务农,知书达理,谅来也不至于有什么大恶,一直这样下去像瓜果的枝蔓蜿蜒,像树木多了成为树林,以后必将会有扬家族声望、光宗耀祖子孙出现的,这是我们期盼的福报,是祖先的光荣,我们每个族人都应该加倍努力!
八世裔云行
书于植槐堂南窗下
   公元1736年春


作者:1179854086789 (2012/10/16 13:02:24)   回复此贴
  回复:历史序三 第 1 楼

拜读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善国传人,滕氏家族


作者:大鹏 (2012/10/18 9:14:28)   回复此贴
当前总数:1 每页5条 当前1/1页 [1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6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查看全部(6)位游客 +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滕氏论坛  执行时间:433.6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滕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