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滕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滕氏论坛 >> 宗亲交流 >> 浏览主题 版主
 
 《华夏滕姓通谱》专栏   信息之窗   站长信箱   宗亲交流   文化古迹   姓氏源流   名人传记   会员信息   取名研究  全部分类
  主 题: 忆少年——劳动 已阅:4008 / 回复:1(楼主)

每每看到儿子整天被这么多人宝贝着、疼爱着,却不自知时,就羡慕得紧,不由得想起自己小时候的情景来。
那时,农村还处在贫穷落后时期。劳力旺盛的家庭一年分的口粮也只能勉强糊口,多数家庭都是寅吃卯粮。一年到头大人都在为温饱而忙碌奔波,小孩子也不能闲着,只要勉强能干的,就必须去完成。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句话用在农村孩子身上再合适不过了。
每年的春天,我一般都靠去田里挖野菜来充饥,象蒲公英、马籽菜、灰灰菜等。我挖回来后,母亲会把它们洗干净、拌上面、蒸成团团给我们吃。我有时饿得紧,挖出来擦擦上边的土,就直接塞进嘴里吃了。虽然难以下咽,但对那时农村孩子来说,却是用来充饥的好办法。
夏天主要是割草,交到生产队用来换取工分。那时候,秋后口粮分配是依据每家所挣工分多少而定。但有些草牲口是不吃的,象牦牛蛋、臭蒿子等,生产队也不是什么草都收。我们经常割的有老草弯,扎手菜,沙蓬棵,香香草,节节草等,半天能割十来斤。
那时割草的人特别多,村周围附近田里的草早早就被割光了,为了割到草,我们常常要跑到很远的地方去。毕竟是孩子,爱玩是天性,几个孩子一起,本想躲在树阴下先凉快会再去割草,结果一玩就是到天黑,什么都忘记了。因此时常完不成任务,回家后挨父母揍已成了家常便饭。
记得有一次,我们在西沙河东边高粱地里割草。约两小时后,每人割了六七斤,口渴起来,就跑到沙河里找水喝。因为天气干旱,只剩下不大一片水坑,水里面还漂有羊粪蛋。口渴得厉害,我们也顾不了那么多,趴在地捧起水就喝。正喝得起劲,不知谁喊了一声,“有鱼!”这一喊惊得我抬起头来,可不是吗,鱼儿啪啪乱跳。于是我们扔了兜子镰刀,脱下短裤扑通扑通都跳了进去,有的抓,有的向外泼水,有的把鱼向一处赶,忙活两三个小时才把河坑里的鱼抓个精光。每个人分了几条鱼,大概有四五两重。
但此时已日落西山,下午割草任务还没完成,我们个个慌了神,但现割已经来不及了,只好硬着头皮往回走,各自去自己队里交草。其他个小伙伴都是一队二队的,只有我是三队的,到西边水库时大家分手。我磨磨蹭蹭向队里走,快到三队时,看到三队的粪坑刚刚出了粪,有几块出粪时弄出的大砖头扔在路边,每块大概有四五斤重。我灵机一动,顺手拿来一块,放在兜子中间。
到了队里,看到三虎叔正在和一个人铡草,当时我还想,放砖比放土强。以前掺土,倒出来时草和土混在一起不易把土和自己的草分开,很容易被发现。有几次被抓住,结果要我把草弄干净不说,还要挨训一顿。放砖要保险得多,砖和草倒出来以后,趁天黑可以把砖踢到一边。我一边走一边盘算着,心里暗暗得意。
那时生产队没电灯,只有一盏昏暗的小煤油灯,因他们正急于铡草,加上天黑,也没在意,更没检查,只说让我把草倒在铡刀旁。因铡刀旁有人,所以我一直没机会把砖踢开,和草混在一起,无奈我只好走了,他们继续铡草。
谁知还没走多远,就听喀嚓一声,紧接着三虎叔大叫“哎哟!”然后扑通一声,好像三虎叔摔在地上,另外一人说:“你还哎哟,差点铡着我的手,赶紧看看是什么……这里面怎么会有块砖呢?这下好了,我手扭伤了,铡刀也坏了,这活没法干了,肯定是这小子放的,赶紧抓住他!”我一听差点笑出声,撒腿就跑……
秋天的活比较复杂、也比较多。白天在生产队里,孩子和妇女一起拾棉花、豆子等,干些比较轻松的活,晚上回家还要干家务。队里分的粮食拉回来,如里是玉米,拉回来就倒在院子里。吃过晚饭后光剥玉米皮,白天拉回来棒子必须当晚剥完。剥玉米皮又脏又累不说,而且玉米棒子里还有虫,到处乱爬,身上、头上、衣服里到处都是,感觉浑身都在痒。实在受不住,用手一拍,黏黏的、特别恶心。通常剥完后连夜放在房顶上,等晒干后再缷下来。晚饭后,全家人再围着棒子堆开始脱粒,手常常被磨得起水泡。
红薯拉回来后,捡出又差又小的放在红薯井里窖起来,留着过冬吃。又大又好的则用水洗净,切成片,再一片片摊开、摆好,停上三二天,翻动一下。这样经过几天风吹日晒,红薯片晒干后,就可磨成面做成窝窝馍吃。如果红薯切成片后正好赶上阴雨天气就只能堆起来,无法晾晒,等天晴后再晾晒时,有的就发霉变质了……纵是如此,还是不舍得扔掉,仍然将就着吃。
冬天,孩子们都怕冷,但父母不许我们从小养成睡懒觉的习惯,所以天刚放亮,就被父母从床上拎起来。挎着粪篮子拿着粪叉子,围绕村周围去拾一些动物或人拉在路边或田边的粪便。有时也跑到外村去。那时候,孩子都被大人嘱咐:拉屎要拉到自家的茅厕里好攒粪,所以一早上也拾不了多少。
白天去拾柴,也无非是拣一些刮进坑坑坎坎里的树叶、树枝之类;再就是牲口不吃的干野草;实在找不到柴禾时,就去西沙河或沙土岗附近挖一些茅草根。
一年四季如此下来,孩子们玩的时间也不是很多。现在孩子,尤其是生在城市里孩子们,恐怕很难体会出其中的辛苦的!
该帖子被月关水在2012-2-20 22:25:20编辑过
该帖子被月关水在2012-2-20 22:35:19编辑过

作者:月关水 (2012/2/20 16:00:11)   回复此贴
  回复:忆少年——劳动 第 1 楼


山东夏津西滕庄滕永收很有才,报告文学写的很好,很好看。珍训在老家也任过团支书。


作者:滕林尧 (2012/2/24 10:07:49)   回复此贴
当前总数:1 每页5条 当前1/1页 [1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9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查看全部(9)位游客 +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滕氏论坛  执行时间:664.1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滕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