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滕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滕氏论坛 >> 宗亲交流 >> 浏览主题 版主
 
 《华夏滕姓通谱》专栏   信息之窗   站长信箱   宗亲交流   文化古迹   姓氏源流   名人传记   会员信息   取名研究  全部分类
  主 题: 1112游览雍和宫有感 已阅:8807 / 回复:31(楼主)

1112游览雍和宫有感

    11月12日一早,北京风和日丽,艳阳高照,晴空万里,空气质量极好。我住东直门华普花园,一大早有幸有几位交通运输部、船级社的领导一同兴致勃勃,沿着东二环径直往北到北二环向西,老远就看到巍峨挺拔的雍和宫后楼。这是我94年在北京中纪委监察部培训中心学习参观后,再一次到雍和宫的回访。“雍和宫”三个字早已铭记在心。对于雍和宫也曾游览过一两次,但都是走马观花、草草看过,印象不是很深刻。今天我们老友故旧及领导一起参观雍和宫、了解藏传佛教的文化,真是机会难得,内心无比地珍惜。
    到了雍和宫,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雍和宫的主体建筑是:牌楼——辇道——昭泰门——铜兽——天王殿——铜鼎——碑亭——须弥山——雍和宫——永佑殿——***殿——万福阁。
一进雍和宫,粗壮高大的银杏树,风一吹银黄色的树叶纷纷扬扬的落下。
    我们一进大门,看到的是一巍巍壮观牌楼,上额题为“十地圆通”,十地是佛门菩萨所证圣果的十个阶位,都是解脱智慧的层次。其实佛门着重的是智慧解脱,而不是神通,我们可能都听说过气功,也都听说过特异功能,但这种东西在佛门中是有,但在佛法中特异神通并非终极目的地。
    我们现在穿过十地圆通的牌楼,就到了宝坊院,院内牌楼上的题额都是乾隆皇帝的御笔。
再往里去就是长约200米的辇道,也就是御路。专供清朝皇帝到此礼佛时乘辇行走。再往北就是昭泰门。照泰门实际是雍和宫的山门。昭泰二字就是海晏河清、国泰民安之意。上面有满汉蒙藏四种文字,不同于故宫,故宫只有满汉两种文字。照泰门前有两个铜狮,北京城中用青铜做的最好的狮子在雍和宫,因为佛祖是人中之师,佛门中以如来说法如“狮吼而百兽脑浆迸裂”比喻佛法摧破烦恼的威猛,所以这门前的狮子也是全北京市皇城中最威武的。我们仔细看它,身上的毛都炸起来,并且腿上铸有鳞片,确实与众不同。当年有一个老外,要出50万美金想买此狮,找到总管喇嘛,人家听后,连眼皮都不抬,很平静的说,此是我镇寺之宝,不卖,转身就走了,你看人家世外之人就是不一样。但是老外还是不死心,最后找到周总理,总理更会说,说你要是喜欢,可以常来看看,并且欢迎你们国家其他的朋友前来参观。
    再往前就是雍和门,它原是雍亲王府的大门,后改为天王殿。于天王殿两侧是钟鼓楼。所谓暮鼓晨钟。每敲钟108下,寓意去除人生一百零八种烦恼,得一身清净。在大钟上面刻有很多经咒,可以驱邪,得福。在那边鼓楼下,有一口大锅,这口锅也很有讲究。


作者:滕珍训 (2011/11/13 15:23:43)   回复此贴
  回复:1112游览雍和宫有感 第 1 楼

我们进入雍和宫的第一个主殿天王殿。一进天王殿,迎面看到一个笑容可掬的胖佛爷,一看到他就想到了乐观和豁达。他就是弥勒佛,弥勒号阿逸多,译成中文叫作慈氏,据佛经记载,弥勒菩萨在五十六亿七千万年后从天上下来在人间示现成佛,所以又称未来佛。雍和宫一共有三尊弥勒佛,他们的相貌都是迥然不同的,这一尊大肚弥勒佛形象在我们汉族寺院常可看到。相传在五代时期,弥勒菩萨化现为一个名叫契此的和尚,据说他长相很胖,笑口常开,并且常用竹杖挑着一个大布袋四处化缘,然后再将化缘来的东西分给附近的穷人,所以人们都称他为布袋和尚。有时人们问他佛法,他就把他的大布袋往地上一放,其实是表示把妄念什么的都放下。有些人不懂,说还有呢,他又把布袋背起,其实表示放要得下也要提得起。大和尚多多少少有些灵异,但村里人但也没多见怪。最后在这个和尚圆寂前自己说出一个偈子:“弥勒真弥勒,化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世人自不识”。人们这才知道,他就是弥勒菩萨的化身,都很后悔当初没好好供养人家。
在弥勒菩萨四边是四大天王相。他们是佛教的护法四位天王。大家看,这边的东方持国天王,相传他曾一是个王子出家,出家后非常用功昼夜念经,连念经的声音都沙哑了,佛知道后,就跟他说,你会弹琴吗,他说会。那佛说琴弦太紧会怎样,回答说会断;那太松呢,回答说会弹不出声。说到这儿,王子恍然大悟,这个琴弦就教给我们,无论你学佛法也好还是出去办事、治理国家,都要张弛有度,不可太紧也不可太松。这边的南方增长天王,手执宝剑,表示快刀斩乱麻,慧剑断烦恼。西方广目天王手里拿一个龙一个珠。龙代表世间世物千变万化,珠代表在这变化多端中有个不变的智慧,凡事要用智慧看得清楚,有定力,才能应付自如。北方多闻天王手持伞盖,是表示在多闻多学的同时,要有选择,心中不受污染,由其是当今环境以及心理、网络的污染四处充斥,要学会挡起一把大伞遮蔽污染。四大天王脚下踩踏妖魔鬼怪,象征一切邪恶和欲念都被战败。当然这里也有另一种说法,剑代表风,琴代表调,伞代表雨,蛇代表顺,祈求世界风调雨顺。
在天王殿北有有一位年青将军相,身着甲胄,手执金刚降魔杵。关于这个杵也有讲究。就是如果双手合十将杵平托的,代表庙很大,可供十方云游僧众吃和住。如果是单手作礼,一杵杵地,代表我这个庙很小,只供您一顿斋饭,不供住宿。天王殿后,就是护法韦驮菩萨的宝相。据佛教所说,我们现在的时代,佛教称为贤劫,会有千佛出世。当然每位佛与佛出世之间会隔很长很长的时间,像前面我们看到的的弥勒菩萨,他老人家就是现在佛教本师释加牟尼佛,释迦佛祖所授记的下一尊出世的佛陀。弥勒菩萨下生成佛的时间,是非长漫长久远的未来,据佛经载,要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之后。而我们现在讲的韦驮菩萨他曾在佛前发愿,愿在这个贤劫中,最后成佛,而在这千劫中,他愿生生世世护持千佛的佛法。

作者:滕珍训 (2011/11/13 15:26:54)   回复此贴
  回复:1112游览雍和宫有感 第 2 楼

    再往里看到的是一个须弥山,所谓须弥山,佛家认为是一个世界的中心。佛家讲,人根据这一生的所作所为,未来会有两片天空:第一片天空是念阿弥陀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那当然很好,很让人向往,假如能够往生西方就不再转世投胎、不再生死轮回,而是住在不生灭的极乐法界。另一片天空就是我们的生死六道,六道分为三善道和三恶道。其中三善道是天、阿修罗、和人。在轮回中最美好的一道是升天,很多人都很向往,佛门认为天有二十八层:欲界六层、色界十八层、无色界四层。但是即使升到最高的无色界天顶“非想非非想处天”,人寿八万四千大劫,但是命尽后还是要往下走,如同射箭一样,虽然你射得很高,但最终还是会落下来,所以佛讲三界不安,轮回路险,升天不是究竟。轮回中其次一道是阿修罗,阿修罗是一种有天福但没有天德行的神,男的很凶也很丑,女的很美但好嫉妒。再其次就是我们人道。往下的三恶道就是畜牲、饿鬼和地狱,它们一道比一道苦。饿鬼是的肚子很大但咽喉很小,因为他前世悭吝贪心得此果报。相传佛的大弟子神通第一的目连尊者在证道后,首先观察他逝去的的父母,发现他父亲在天上享福,而母亲则轮为饿鬼在受苦。就很悲伤很着急,立即拿起一钵饭运神通送给他的母亲,但没想到他的母亲拿到后,首先用一只手遮挡其他饿鬼不让其他饿鬼吃到,另一手拼命的往嘴里塞,但饭刚到嘴边就立即变成猛火,一点也吃不下去。目连见状大哭,赶忙去找佛祖。佛祖说你母亲业障贪心太重,以你的神通以及我的法力无法救他,唯有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佛欢喜日),用盂兰盆供养佛和十方僧众,依佛、法、僧三宝的力量才能把你的母亲救度出来,否则不行。所以每年七月十五是我们中国过去非常重要的一个节日,叫中元节,又叫鬼节,他们在这一天过节。
    那为什么讲这些呢,因为你想要知道你以后将要往哪一道,想提前知道的话,就往这个须弥上投硬币。如果落在山顶小宫殿上,那很好,恭喜你啦,来世您有大福报往生极乐。扔在山腰上也还不错。如果落下面那就是十八层地狱,那就更恭喜你了到了十八层地狱啦,赶快往功德箱内放些钱吧。
    再往傍边看,东西两侧就是嘛呢杆,杆顶悬挂嘛呢幡,幡上绣有六字真言——嗡嘛呢叭弥哄,他是用简短的真言祈求健康长寿,怯病消灾、驱逐烦恼、净化心灵。嗡嘛呢叭弥哄,是观世音菩萨的心咒,具有无比的威德圣力。说到咒语,很多人都很难理解,它难道真灵?这有什么道理?其实声音的秘密在现在科学中还未曾涉及,我们人耳能听到的只是整个声波谱中的一小段,而其他的声音我们人类根本听不到,比如说宇宙间星球旋转时磨擦出的巨大的声音,那不可能没声音吧,人却一点也听不到。再说像印度及南方缅甸、泰国过去有种驱蛇的生意,笛子一吹,洞里的蛇都出来了,这种特殊的声音也很值得科学家们去研究。再者,有个笑话也有深意,说的是一个人向他朋友无缘无故骂了一句很难听的话!他朋友立马勃然大怒,说我怎么了,你凭什么骂我?他说我只不过发出了几个简单的发音,你凭什么就蹦起来了?可想而知,人平常的几句发音可引起他人血压升高,面红耳赤。那佛家里的很多咒语,更是具有不可思义的力量在其中。像嗡嘛呢叭弥哄。

作者:滕珍训 (2011/11/13 15:28:54)   回复此贴
  回复:1112游览雍和宫有感 第 3 楼

在两傍的殿宇是密宗殿,是喇嘛们学习密宗的场所。讲经殿是研究佛学理论的地方。药师殿是喇嘛们学习藏医的地方。西藏的藏药在世界上非常出名,藏医也自成一系统。时轮殿是研究天文、历法、计算的地方。
    再往前的正殿就是雍和宫大殿,原为雍王府的银安殿,现在是雍和宫的大雄宝殿。殿内正中供奉的是过去燃灯古佛、现在释迦牟尼佛、未来弥勒佛三世佛。为什么要供过去世的燃灯佛呢,因为佛门中注重尊师重道,孝敬父母,要饮水思源,释迦成佛了,不会忘了曾教他的老师,所以,要供奉过去世的燃灯古佛。这里的弥勒佛是我们在雍和宫里第二次见到他老人家了,大家看,这一尊的形象就与前面天王殿内看到的大肚佛很不相同了。也许大家要问,同一个佛怎么会塑得差别如此之大?告诉大家一句佛门联语:灯光闪烁三千界,佛子慈悲万亿身。意思是说佛的法身如同电能,而他的化身就像我们人间看到的大小不同,五彩纷呈的灯泡一样,虽然弥勒佛化现、分身的样式各自不同,如同百千灯光,但都是同一电能法性使然。
    我们往里再看中央这尊,他老人家就是我们的佛祖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本名乔达摩•悉达多,生于古印度,出生的年代正值我国春秋时期,约与中国的孔子同一个时代。他出生在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是一个小国王的王太子。在太子出生时,他的父王曾请世外高人为太子看相,相师说,此子相貌非凡,如果在家则是转轮圣王,如果出家则会成为醒悟众生迷惑的圣者佛陀。太子的爸爸听后又喜又怕,国王很害怕小太子以后会选择第二个可能——去出家。就动用脑筋让太子在最美好的环境里长大,并延请各路名师来为太子教学。据记载,释迦牟尼在少年时代就已文武兼备,才华盖世,为此更为老国王所钟爱,老国王为他在宫中放置了无数的仆人和美女侍候,最后还为太子迎娶了邻国天臂国美如天仙的公主耶输陀罗,但也这一切也没能挡住太子一颗出离的心。
    一天,太子出宫游玩,在城外,分别看到了老人、病人和死人。顿时觉得人命无常,想到人纵然活到高寿八、九十岁,荣华富贵也是如同过眼烟云,转瞬即逝,一切也成空。纵然我做得转轮圣王,也不可能不变老,也不可能不生病,最后大限一到,那些大臣,妃子和儿女以及所有的珍宝都不可能再跟着带走。所有的这些都是抓不住的,有生有灭,变化无常,不能永恒的常久保持。为此他认为这个世间很苦,他要找到一个不再生灭,了脱生死的最究竟的去处。他要弄明白生从何处来,死往何处去。

作者:滕珍训 (2011/11/13 15:31:06)   回复此贴
  回复:1112游览雍和宫有感 第 4 楼

  于是,回城后,就在半夜时分,太子背着他的父王逾城出家。出家后曾在雪山修习六年苦行,每天只吃一麻一麦,饿得不成人形,最终认为这种苦行并不是究竟解脱的办法,于是接受了一个牧羊女用杂米和着羊奶熬成的奶粥,恢复了体力,这就是我们后世腊八粥的由来。恢复体力后,太子便找到一颗菩提树坐下来结草打坐,并发誓愿,如果我不成正果决不起此坐。果然他在几天内陆续证得了宿命通、天眼通、他心通等六种神通。这也惹得魔王波旬极大的不安,他先用魔军威吓,看到不成,又来软的派出他的三个妖艳的女儿前去诱惑佛但也不奏效。最终,太子在第七天的早晨看到初升的太阳而大彻大悟成就觉行圆满的佛陀。
    释迦成佛后,讲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在他八十一岁那年,于娑罗树下示寂入灭。
    佛陀一生以师道教化世间,佛的学生称为佛门弟子,佛有四众弟子,其中出家的二众,男众叫比丘,女众叫比丘尼。在家二众男的叫男居士,女性叫女居士,所谓居士就是在家带发修行的人。佛只认为自己是老师,他和众生是平等的。佛不是创世的神,也不是最高的上帝,而是对大千世界,对宇宙时空如实明了的觉悟者,藏族人尊称佛祖为导师。
    古印度人为了不忘佛祖成道以前所受的六年苦难,便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以吃杂拌粥作为纪念,所以说腊八节是从古印度传入中国的。在中国最早提倡吃腊八粥的人据载可能是朱元璋,朱元璋小时曾做过和尚,并且在他没出家前给地主放牛时,因为肚子饿,挖过鼠洞里的杂粮充饥,所以当皇帝后,每逢腊八都会熬腊八粥,一方面是为了敬佛,一方面表示不忘昔日的贫穷而有所奋发。不过到了清朝,满族皇帝过腊八节完全只是为了喜悦祥和了,所以每年到了腊月初八雍和宫内都会十分热闹,寺中的喇嘛要从腊月初一这一天就开始张罗搭棚垒灶,要事先在后面的万福楼前及其他地点支好六口大锅,等到腊月初七黎明时,就要往大锅里放好各色作料,对上泉水,一直熬,并且在熬粥时,寺中喇嘛还要同时念经祈福,据说这个腊八粥要一直熬24个小时,直到腊月初八拂晓时分方可以出锅。腊八粥分为六锅,第一锅最为精良,里面有各色上等杂粮、各种干果、果脯、奶油、酥油、砂糖、蜂蜜等,但熬好后谁也不能吃,用来供佛。第二锅程色稍逊,但也很不错,献给皇帝,第三锅给王公大臣、大喇嘛,第四锅文武百官用,第五锅给寺内小喇嘛,第六锅施舍附近老百姓。所以据载,每到十二月初八这一天,方圆十里之外的人都可以闻到雍和宫的腊八粥香。
    我们看到,佛祖傍边站立的两个侍者是阿难尊者和迦叶尊者。其中那位年轻的阿难尊者是佛祖的堂弟,比佛小近30岁,他出生的那天,正值释迦彻悟成佛,所以又名庆喜尊者。另一位迦叶尊者曾是印度的首富出家,但他在出家后,却行持头陀苦行,是佛弟子中苦行第一。所谓头陀行就是我们常说的苦行僧,是出家中的出家的。我们再看,佛前供有景泰蓝五供,景泰蓝因为是红铜制胎,不易生锈,并且它的蓝色是烧制上去的,几百年也不会退色,所以做为尊贵的御用供品,供养在佛前。我们看,在供佛的供品中,还常有香、水、花等,其中香代表佛家的戒和定;水代表清净平等;花代表有美好的善因将来必成善果,它们各有一定的含义和教育喻义在其中。在傍边还有七珍、八宝。这八宝包括莲花、无尽结、双鱼、华盖、幢、轮、宝瓶、海螺。其中莲花由于出于泥而不染,被视为出世之心和清净的代表。无尽结,因为无起端也无终端,表示佛陀无限的悲心及智慧。双鱼代表和谐快乐及富足丰裕。华盖代表权位、保护和清凉。幢在古印度是降伏敌人的象征物,所以叫常胜幢,表示以佛法降伏邪见、嗔眼、自私以及昏乱等。轮代表摧破一切障碍。宝瓶表示源源不尽的财富,比喻如果得到佛法中的智慧,既使托钵苦行化缘,也会在心灵上非常富足,所谓“富有恒沙是佛陀”。海螺呢,表示佛法的弘扬流布。

作者:滕珍训 (2011/11/13 15:33:40)   回复此贴
  回复:1112游览雍和宫有感 第 5 楼

在三世佛的两侧是佛的大弟子十八罗汉,其实佛在世时证果的弟子远不止十八个,而是以这十八位尊者作为代表。这里的其中一位尊者很出名,关于他有一个故事:说的是佛在世时虽然他的很多弟子都具有很大的神通,但佛却杜决他的弟子们在别人前卖弄神通。因为佛有神通,而魔和外道同样也有神通,这样会让人只迷信神通而离失了佛法的正道。不过他的一个弟子却违返了这项规定,一天,一群外道师向佛挑衅,将一个钵用神力悬在空中,并很得意的说:谁要是把它弄下来我就拜谁为师,否则你们都是酒囊饭袋。当时佛弟中神通第一的目连尊者也在场,看到此景根本不屑一顾,继续静默打坐。而另一个弟子却被他们的漫骂逼急了,用胳膊轻轻一伸就将钵给拿下了。这下可麻烦了,外道们是伏了,但他却被佛祖叫去狠狠的骂了一顿,并且罚他以后不准入灭,要等五十六亿七千万年后,弥勒出世成佛时,你才可入灭。后来这个尊者被称为长臂尊者。
    我们再往后看,这一重大殿名为永佑殿,它原是雍正为亲王时的起居之所。殿内供有无量寿佛(中)、药师佛(西)和狮吼佛(东)三尊。因为雍和宫是藏传寺院,所以他们供佛的方位与汉地稍有不同,中央的一尊是无量寿佛,无量寿佛又名无量光、无边光、无碍光……这是汉译过来的名号,但如果念其梵文名字大家都耳熟能详,他就是阿弥陀佛。药师佛是东方净琉璃世界的教主,在汉地应供在东方,只不过这里稍有变动,被供在了西方。这一尊狮吼佛为汉地所无,相传是文殊菩萨的化身之一,而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相传就是文殊菩萨的化现。
    在这座大殿里东西墙壁上分别供有白度母和绿度母的绣相。相传这一尊绿度母绣像是乾隆的母亲孝圣皇太后钮祜禄氏为超度她的丈夫雍正皇帝的亡灵,同时也为自已祈福,用了一年多时间,亲手一针一线绣上去的。我们看这一尊绿度母,关于她有一个传说:相传很久远的古时,观世音菩萨就早已不辞劳苦的救度众生了,但他却看到我们苦海众生因为贪、嗔、痴而不知回头所以苦难不减,不仅流下了悲伤的眼泪。他的一滴泪珠落在了地上,马上生出一朵莲华,莲华开放,出现这尊绿度母,绿度母现妙女形,身体翠绿却放出金色一样的光芒。这位度母站在观世音菩萨前,对观音菩萨说:菩萨啊,请您不要忧戚,我当助您一臂之力,协助您救度一切众生。所以绿度母也是观世音菩萨的化现,在西藏她是非常有名的一位女神。关于观世音菩萨,大家可能总是不知道他老人家是男人还是女人,其实在佛门中的菩萨是无所谓的男女相的,因为他们的智慧早已超脱众生色相之上了。不过据佛经中记载观音菩萨应是一位男性,他是古佛正法明如来倒驾慈航,舍弃佛位化现菩萨身的。所以在唐朝以前的敦煌壁画中,观音菩萨的画相上还留有胡须,但是佛法传入中原后,因为信众中多为女性,女同胞们很多心里话很难对一位男性的菩萨言讲,所以,在几百年汉化后的观世音菩萨相,逐渐由大丈夫相变化成为了慈母形像或是妙龄女郎。其实观世音菩萨与弥勒菩萨一样,也是“灯光闪烁三千界,佛子慈悲万亿身”的,化身无数,数如恒沙,正如基督教中一句话,上帝无处不在一样,应以何身得度,即现何身而为说法。那观音菩萨为什么叫观世音呢,因为在佛经中记载,观音菩萨曾发愿:若有众生受诸苦恼,一心称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即得解脱。正因为他寻声救苦,普摄众生同归西方净土,所以称其圣号为观世音。
    再往后看就是***殿,此殿原先曾是雍王府王妃福晋所住的地方,现在成为雍和宫的主殿,每天喇嘛们上早、晚课的的地方就在这里,它是雍和宫最大的殿堂。我们进去可以看到殿顶建有五座西藏风格的天窗,它代表的佛教中的五明,这五明包括:1、内明,就是依照佛法,了解自心,悟法本源。2、因明,就是逻辑学,佛家的《瑜伽师地论》就是讲因明学的巨著。3、声明,对于音声、咒语以及唱念的研究。4、工巧明,就是要掌握一项技术,西藏的酥油花,唐卡都是非常出名的,它们是由学僧们亲手制造出来的。5、医方明,藏药、藏医,以他特有的理论、配方、原料和加持力,使藏药具有与众不同的功效,现在新加坡、韩国以及欧美很多人都很认藏药。在佛教中,这五明就是弟子们当学的五门科目,现在西藏有很多五明佛学院。

作者:滕珍训 (2011/11/13 15:37:00)   回复此贴
当前总数:31 每页5条 当前1/7页 [1] [2] [3] [4] [5] 下一翻页 尾页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8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查看全部(8)位游客 +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滕氏论坛  执行时间:2,347.7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滕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